2020年10月20日-21日,第九届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报告厅及腾讯会议平台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文献中心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机构知识库联盟、中国arXiv服务工作组协办,并得到《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Data Intelligence》期刊等多家媒体支持。
开放科学的理念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本次会议聚焦“ 开放科学付诸实践并融入社会”,分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进行,共吸引200余名同仁参会,研讨了开放获取在实践中的进展,着力解决更深层的开放科学的实践问题。
本届会议开幕式由文献中心副主任刘细文研究员主持。文献中心主任刘会洲研究员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辞。刘会洲主任表示,开放获取周见证了我国开放获取事业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开放获取运动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开放获取周聚焦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拓展,直面我国开放获取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多方探讨,深入剖析,凝聚共识,助力我国开放学术交流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彭以祺为大会致开幕辞。彭以祺主任从开放获取工作的重要性、疫情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及推动开放获取工作的建议三个方面,指出开放获取正在走向开放科学,必须充分认识开放获取激发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政策研究支持力度和机构重视程度,推动我国开放科学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 图为文献中心刘会洲主任致辞
▲ 图为国家科技文献中心彭以祺主任致辞
▲ 图为文献中心刘细文副主任主持
本届会议设置四个研讨议题,涵盖了开放科学理念与价值、开放获取与开放数据、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和开放科学进程中的焦点问题。邀请了来自科技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馆界的29位国内外专家,分别就各议题展开详细介绍。
第一议题“ 开放科学的理念与价值”由文献中心刘细文副主任主持,并开启首个会议报告。他指出,开放是科学的本质属性,开放科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各国开放科学政策实践发展程度不同,开放科学政策框架的搭建需要做充分的准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推进处的薛威介绍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的发展历程、工作重点及实践案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赵瑞雪研究员介绍了科研第四范式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发展模式,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开放获取运动方面所做的实践内容及成果。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智雄研究员指出了开放学术交流变革的趋势,即研究者共识,学术交流模式变化,学术交流主体回归,科研人员成果发布方式,学术评估方式等。开放科学中心中国大使、德国莱布尼茨心理韧性研究中心博士后胡传鹏从用户的角度,围绕基础设施、元科学和社群等三方面介绍了开放科学中心的建设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 图为第一议程各发言人做报告
第二个议题围绕“ 开放获取和开放数据的实践与发展”,由文献中心资源建设部主任黄金霞主持。来自文献中心的赵昆华介绍了开放获取在中国及中国科学院的实践进展与创新突破。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专项任务部主任郑建程研究馆员介绍了在面向开放获取推动过程中国际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实践进展及成果。文献中心王昉副研究馆员分享了当前国际开放获取运动中关于发展模式问题的迫切需求,并就重新审视开放获取对中国的价值及发展目标的趋势进行了说明。文献中心资源建设部主任黄金霞研究馆员分享了在全球开放获取期刊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开放出版中进行数据监测的办法。Springer Nature副总裁崔晓莹及Digital Science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白洁分别介绍了Springer Nature在实现开放出版过程中的愿景、资助措施、转型策略及系列开放科学工具和数据共享平台。Data Intelligence编辑部主任刘凤红副研究馆员围绕数据、软件、材料和方法等四个要素介绍了研究要素出版的发展现状及现实价值,并基于FAIR原则及出版框架提出了对出版模式的设想。Elsevier学术关系总监康晓伶分享了对研究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包括标准、平台、工具、专业人员和协作机制等。文献中心李宜展副研究员介绍了数据开放共享作为新范式下驱动科技创新的国际通行经验及对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科研伦理等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 图为第二议程各发言人做报告
第三个交流主题为“ 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由文献中心业务处处长韩涛研究员主持。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副研究馆员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的实践及开放科学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马建玲研究馆员介绍了开放数据仓储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下一代仓储库的核心功能及技术架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知识工程实验室主任杜一副研究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平台项目的相关工作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刘鹏研究员针对同步辐射光源的处理、管理、挖掘、存储和使用等工作,引出下一步开放共享应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张丽丽高级工程师介绍了中国科技云的建设进展及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活动,并分析了面向未来的全球开放科学云建设重点。文献中心肖曼副研究馆员对开放科学环境下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进行了介绍。SAGE出版集团亚太区总监Rosalia Da Garcia介绍了出版集团的开放获取实践特点及促进开放科学发展的理念。De Gruyte出版集团全球期刊出版总监、亚太出版合作伙伴关系副总裁Lyndsey Dixonr介绍了德古意特出版社的开放获取实践及面向可操作开放获取期刊的标准及协议。
▲ 图为第三议程各发言人做报告
第四个议题聚焦“开放科学进程中的焦点问题”,由文献中心赵艳研究馆员主持。剑桥大学莎特沃兹基金会Jenny Molloy研究员指出硬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供应链限制了许多人的使用从而阻碍了创造和科学研究。《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重点介绍了巨型期刊的发展情况及与我国本土期刊结合的可能性探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延东介绍了如何利用科技政策回溯分析和文本政策比较分析方法,对开放获取政策实践的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文献中心顾立平研究员对国际出版集团的开放科学实践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并指出了我国未来科技期刊可关注的重点。文献中心曾燕副研究馆员指出,Altmetrics借助开放科学数据的环境,可发挥更大的价值,但需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复杂性。文献中心的刘静羽介绍了开放科学中主要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当前的应对策略。文献中心的邵曾婷介绍了国内外开放获取周活动主题与内容,并对其关注焦点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
▲ 图为第四议程各发言人做报告
会议最后由文献中心赵艳研究馆员做会议总结。她表示本次会议的28场报告涉及到了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各方面的主题,探讨了许多前沿、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本届开放获取推介周已经是文献中心连续第九年举办的OA Week 活动,“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寓意美好的数字,未来中国的开放获取周以及该活动承载的开放科学相关事业将会朝着一个更完满的目标和状态推进。
▲ 图为文献中心赵艳研究馆员做会议总结
▲ 图为2020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线上会场照片
▲ 图为2020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现场会议照片
疫情的困难并未打消多方参与的热情,经过线上线下两天的交流讨论,2020年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展示了各界在开放获取领域的丰富实践,也提出了在开放科学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开放获取运动的针对性建议,对我国开放共享事业发展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搜狐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428021553_744387